心理病史需要被討論-台中產前憂鬱
心理病史需要被討論
心理病史跟生理病史一樣重要
最後一個要特別請準媽媽們提醒自己的,
就是積極面對過去的任何病史,
除了生理疾病史要積極,
的跟穩定回門診的醫師做討論外,
當然也包括了心理疾病。
-
研究發現,
懷孕前就有診斷憂鬱症、焦慮症,
或其他心理疾病的準媽媽們,
在產前、產後更容易,
比其他準媽媽產生憂鬱症或焦慮症。
-
可能的原因有幾個:
1.本來穩定服用藥物,因為自己懷孕,
不跟醫師討論就停藥。
2.因為過去的診斷而使準媽媽們不敢求助
(EX:覺得要為了寶寶而忍耐)。
3.身邊的支持系統本就較弱。
4.過去的心理疾病放大了懷孕的壓力反應。
除了盡量延續過去就在進行的治療方案
(心理治療、生活習慣調整、運動…等),
藥物治療也是。
我們當然理解,
準媽媽們擔心持續服用藥物,
會對寶寶產生不良的影響,
但我們還是強烈建議與提醒
「務必回門診跟身心科醫師密集討論與調整藥物」。
-
此外,也要「主動」告知,
準媽媽們定時回診的婦產科醫師,
自己過去的身心疾病史與用藥,
同時諮詢兩個醫師關於藥物的服用,
不管是調整劑量、改變藥品,
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而不是「沒告知醫師就自己停藥」。
-
要知道,嚴重的心理疾病若沒治療,
硬撐完整個孕期後,
對於寶寶的未來也絕對不是好事。
最後,還是要跟過去有心理疾病史,
但仍勇敢面對的準媽媽們說聲,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