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在早期療育的角色ep.5

 

 

臨床心理師在早期療育的角色ep.5

臨床心理師有甚麼寶?(輸出篇-兒童心理治療(上)

 

在完整評估後(請點我參考心理衡鑑/評估)

臨床心理師會依照孩子的需求,

進入心理治療的療程中。

療程就像一段旅程,

沿途風景及身心收穫會依個人、家庭而有不同。

一般需要4~6次的心理治療,

比較可以了解治療對孩子是否有幫助。

整個療程所需要的長度,

除了會因孩子的身心狀況有所不同,

治療關係與家庭資源…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過程中,臨床心理師會滾動式地,

同時進行評估與介入的工作,

找出最適切孩子的目標與方向。

 

-

 

以下希望從幾個大方向問題的回應,

勾勒出兒童心理治療的樣貌。

 

一、兒童心理治療與成人的差別?

 

以談話進行治療,

是成人治療常見的方式,對於兒童呢?

孩子們怎麼表達及理解自己?

對孩子而言,

學齡期的孩子較能以語言進行溝通思考,

在早療(0~6歲)階段的孩子語言尚未成熟,

但腦袋中滿滿的是還沒化成語言的經驗,

遊戲就成了他/她們內在世界的出口,

它是孩子自發性的表達,

由他/她們選擇決定用甚麼玩具、

用甚麼方式展演遊戲內容,

 

因此,我們可說: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此外,另一個大的差別是,

兒童心理治療非常需要家庭的投入與支持,

透過臨床心理師與家長的單獨會談,

協助家長了解治療對孩子的幫助,

進而能思考及調整孩子現實生活的互動環境

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療元素之一。

 

-

 

二、治療性的遊戲有何不同?為何跟臨床心理師玩會有效?

 

首先,在治療中,

固定時間頻率及穩定的空間是很重要的因素,

如此才能促使孩子與臨床心理師形成一份穩定關係

孩子也才能放心地投以期待、展現自己,進入療育的旅程。

在這樣時空設置下,

似乎暫時與外在現實隔離,

臨床心理師在旁專注的凝視、觀察、思考、互動陪伴下遊戲,

會促使孩子放心地讓情緒流動、開展想像力,

讓臨床心理師有機會接觸其內在世界並與之對話。

 

因此,孩子能被理解接納的感受,

常是評估治療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

 

在信任關係狀態下,

臨床心理師會運用心理學的方式進行的介入,

 

1.像是組織孩子片段的遊戲內容

2.找到適當的語言協助孩子察覺自我的想法

3.在互動下擴展不同的體驗與思考等

 

有效的遊戲會擴展孩子心智,玩出新的變化;

同時,孩子會內化治療室中被專注及理解的互動經驗,

開始影響他/她與外在現實世界的互動方式。

 

下篇會介紹兒童心理治療的方式,

及概略介紹不同取向的思考及著力方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