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刻的特殊作法 - 台中兒童情緒管理、台中兒童情緒障礙

 

 

家有情緒小怪獸 ep.5 –特殊時刻的特殊作法

 

在前幾篇的文章裡,我們談到一系列如何協助孩子在最困難的時候緩和情緒,以及建立更適當情緒表現方式的過程。但生活中我們很難總是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地引導和等待孩子感受及緩和情緒,甚至也有可能因為孩子或我們自己的狀況不佳而難以將情緒緩和下來,這時候就需要家長了解和判斷當下的情況,並適當的做積極介入,來減少因情緒造成的傷害或損失,以下幾個情境是家長需要留意的特殊時刻及可以嘗試的介入:

 

-

 

一、時間壓力

有孩子的家庭往往經歷過要上學或上班,孩子鬧脾氣而不願出門,這時如果引導孩子感受情緒和緩和,很可能就會面臨上班或上學遲到的問題,顯得不實際。可以試著 :

 

1.轉移注意力

當下試著以其它的話題或物品吸引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暫時從非常抗拒的活動或話題中轉移,來稍微緩解情緒,降低我們和孩子出門的情緒張力,但建議以物品吸引孩子時盡量不是太過有趣的物品(例如:手機影片、糖果) 。我們可以透過引導孩子做選擇「你選選看哪一隻恐龍要陪你上車」、談論孩子喜歡的活動「昨天學校的點心你好喜歡,不知道今天的點心是什麼?」,或是觀察環境中的其他物品來做轉移「外面在下雨,去看看嗎。」

 

2.回家時再討論出門的情況

給予轉移注意力並不是妥協或退讓,我們可以在有時間、孩子情緒較穩定時再做討論和情緒的認識。

 

-

 

二、由生理因素引起的情緒反應

當你的孩子情緒表現與平常大不相同,像是:情緒持續的時間比平常要久、平常可以有效安撫或引導的策略都不奏效,這時候要停下來想一想,孩子是不是太累或是身體有哪裡不舒服。可以試著 :

 

1.協助減緩身體的不適

家長需要先思考是否有醫療介入的需要,若是太熱、太餓等因素,就讓孩子吃點東西,或是引導孩子到陰涼處。

 

2.停止活動

當你發現孩子是太累了才情緒不穩定,這時候孩子需要我們當機立斷的讓他停下活動。

 

-

 

如果你的孩子是3歲以下,他的發展仍較不成熟、難適當表達和情緒不易緩解。因此在上述的特殊時刻中,家長需要更有耐心和理解孩子情緒表達的內容,並積極介入。

 

#台中兒童情緒管理課程 #台中情緒障礙課程 #情緒障礙評估

 

TOP